制作有機肥第一步先發酵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一、殺滅病原菌和蟲卵
未經發酵的原料中可能含有各種病原菌和蟲卵,如大腸桿菌、蛔蟲卵等。發酵過程中會產生高溫,一般可達到 50℃ - 70℃甚至更高,這種高溫環境能有效地殺死大部分病原菌和蟲卵,減少病蟲害傳播的風險,從而生產出安全、衛生的有機肥,避免施用后對土壤和作物造成危害。
二、加速有機物分解
1、提高養分有效性
發酵可以使復雜的有機物質如蛋白質、纖維素、木質素等分解為更簡單的化合物,如氨基酸、糖類等。這些簡單化合物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,提高了有機肥的養分有效性。
2、改善土壤結構
發酵過程中,微生物活動產生的多糖、腐殖酸等物質能夠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,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,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長和發育。
團粒結構的土壤能夠更好地保持水分和養分,減少水土流失,提高土壤肥力。
三、減少臭味和體積
1、降低異味
未經發酵的有機原料通常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,如糞便的臭味等。發酵過程中,微生物會分解產生異味的物質,如硫化氫等,從而減少有機肥的臭味,使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環保和舒適。
同時,發酵后的有機肥氣味相對較輕,更容易被農民和園藝愛好者接受。
2、縮小體積
發酵可以使有機原料中的水分蒸發,體積縮小,便于儲存和運輸。未經發酵的有機原料體積較大,占用較多的空間,而發酵后的有機肥體積明顯減小,降低了儲存和運輸成本。
四、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
1、增加微生物多樣性
發酵過程中,會引入大量的有益微生物,如細菌、真菌、放線菌等。這些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相互作用,形成復雜的微生物群落,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樣性。
豐富的微生物群落可以促進土壤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,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。
2、增強土壤肥力
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能夠分解有機物質、固定氮素、解磷解鉀等,從而提高土壤肥力。例如,固氮菌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,磷細菌和解鉀細菌可以將土壤中難以被植物吸收的磷、鉀元素轉化為有效態,供植物吸收利用。